本文摘要:中国绿色时报4月12日报道(记者王涛通讯员李元鸿袁斌)在大数据时代,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林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中国绿色时报4月12日报道(记者王涛通讯员李元鸿袁斌)在大数据时代,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林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为了让祁连山保护区的管护更精准、规范、科学,目前,“智慧祁连山”大数据应用平台已上线运行。该平台是实时监测数据、遥感数据、航拍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生态环境专题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的综合汇交,在统一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入库、汇交和管理。
将大数据和信息化管理融入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改变了保护区原始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林业生态全面感知、风险预警可控、林地动态监管、物种实时保护。率先探索林业信息化之路为促进保护区决策科学化、办公规范化、业务流程化、服务便捷化,2003年,在全省林业信息化发展还处在探索初期时,祁连山保护区率先探索林业信息化发展之路。2005年,祁连山保护区门户网站开启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大门。
次年,覆盖基层22个自然保护站的办公局域网实现了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互通。2012年是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节点。这一年,保护区提出了“数字祁连山”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建设保护区森林资源数据库、应用服务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三大系统。
祁连山保护区把“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实施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数据库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保护区建立了从甘肃省林草局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再到22个保护站的多级视频会议系统,并建设了覆盖祁连山管理局和22个保护站以及甘肃省森林公安局祁连山分局和18个林区派出所的协同办公平台。
如今,保护区已形成“四网一平台”,即天网、地网、人网、林网和智慧祁连山大数据应用平台的林业信息化体系。“一张图”提供精准资源信息正在上线运行的“智慧祁连山”大数据应用平台,以自然保护区“一张图”数据库为基础,集合了协同办公、业务管理、林火视频监控、智能巡护监管、三线五级生态定位观测物联网和安防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平台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保护区资源监管体系,实现了保护区资源数据共享和相关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以及保护区信息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为保护区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推进保护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精准的资源信息服务支撑。
“智慧祁连山”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库、协同办公、林火视频监控、智能巡护监管、三线五级生态定位观测物联网、安防系统和大数据管理软件平台等8项内容。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3S技术等已经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建设,最终集成了一个智慧化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对成熟技术的应用保障了各个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对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又使大数据平台具备了一定的先进性。“智慧祁连山”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了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粗放式的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科学管理的转变。
平台还通过构建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在纵向上向行业内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服务保护区管理的全过程,为科学研究、领导决策等提供数据支撑;在横向上向社会公众提供保护区相关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祁连山、关注祁连山、保护祁连山。大数据平台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智慧祁连山”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开发应用,在祁连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入选2017年中国智慧林业最佳实践案例50强。对内,“智慧祁连山”整合保护区信息资源,发挥各类信息的综合效益,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避免了重复建设、反复调查等费用,实现了快捷、高效的网络化管理。
平台还提高了各级党政机关获取祁连山生态建设信息的速度,提高了保护区的管理服务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外,“智慧祁连山”建立了保护区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宣传、教育、服务等诸多功能。
平台使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快速、方便地了解祁连山保护区各方面的信息,提升祁连山保护区的形象以及社会关注度。此外,空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不仅增强了对保护区资源的监测与管理能力,还加快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现代化进程,保障了祁连山各生态系统的安全。监管体系更好地为河西走廊和甘肃省、乃至我国西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
本文来源:RAYBET雷竞技入口-www.xayhyk.com